close
心中,而下,你的,都是,艾灸

提問: 下焦寒,上焦燥如何艾炙? 問題補充: 女,34歲。癥狀:脾虛、胃寒,肚臍怕風,雙膝以下涼,形體消瘦;經常口內燥熱,間斷性出現口渴多飲仍不解渴癥狀,經常打嗝,肝區發悶敲打后緩解,舌有裂紋。另:雙肩寒涼,怕風。近十天內堅持艾炙,主要炙中脘、肚臍、關元、足三里、涌泉。開始幾天感覺很舒服,次日精神很好。但近幾日覺得口內燥熱,次日晨見整個舌面白色薄苔,口腔內右側出現多處潰瘍前兆。決定停炙。請問:1、上燥下寒體質是否適合艾炙? 2、針對本人的情況如何施炙,具體穴位哪些?(看中醫說這種情況很難調理,所以放棄吃藥) 医师解答: 1、上燥下寒體質是否適合艾炙?上熱下寒可以艾灸。《靈樞·刺節真邪》:“用針者,必先察其經絡之實虛,切而循之,按而彈之,視其應動者,乃后取之而下之。”“上熱下寒,視其虛脈而陷之于經絡者取之,氣下乃止,此所謂引而下之者也。”2、如何施炙,具體穴位哪些?大敦、行間、太沖、足三里。這里只是循經考慮,取足厥陰、足太陰 穴,僅供參考。3、“中醫說這種情況很難調理,所以放棄吃藥。”此為謬語。《傷寒論》:“厥陰之為病,消渴,氣上撞心,心中疼熱,饑而不欲食,食則吐蚘,下之,利不止。”其中揭示的厥陰病主癥“消渴,氣上撞心,心中疼熱”與你的癥狀何其相似!試對照如下:消渴——口渴,多飲仍不解渴;氣上撞心——經常打嗝;心中疼熱——你敘述了“口內燥熱”,病機相同,只是未發展到“胃中灼熱疼痛”而已。顯然都是典型的厥陰病中的上熱表現。聯系下寒所致的“肚臍怕風,雙膝下涼”,有理由判斷,你這種上熱下寒癥狀的實質是厥陰為病。病在厥陰,則肝木失調,心包受邪,相火上炎為熱,心火不能下降為寒,所以有上熱下寒,這是本病的病機。中藥如何治療?主方:烏梅丸加減。加減要結合辯證,這里恕不疏方了。你去藥店直接買烏梅丸也當有顯著效果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ople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